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“110”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一組數字之一,每當人民群眾遇到危難、面臨不法侵害、需要緊急救助時,總會第一個想到撥打“110”。這個報警服務電話已走過30多年歷史,它背后的人民警察隊伍忠誠履職、英勇奮斗、犧牲奉獻,始終護佑著國家安全、社會穩(wěn)定、人民安康!110”與“1月10日”這個日期融合在一起,誕生了“中國人民警察節(jié)”,法治中國又多了一個莊嚴又有溫度的符號,平安中國在國家文化層面又多了一個具體的注解。
在日前公安部召開的新聞發(fā)布會上,公安部新聞發(fā)言人賈俊強解釋,將1月10日確立為“中國人民警察節(jié)”,體現了鮮明的政治性、廣泛的人民性和警察職業(yè)的標志性。經過3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,“110”已成為人民警察隊伍的標志性品牌,具有極高的社會知曉度和群眾認可度。
利劍護民
節(jié)日慶祝已在全國鋪開,“110警營開放日”“百萬警進千萬家”等活動在北京、上海、江蘇等各地開展。而對廣大人民警察來說,這個節(jié)日是他們致敬英模、英烈家屬代表的日子,更是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囑托、重溫《人民警察入警誓詞》的日子。
2020年8月26日,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并致重要訓詞,人民警察接過旗幟,一個重要時刻載入史冊。《警察法》規(guī)定,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、國家安全機關、監(jiān)獄、勞動教養(yǎng)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、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。中國的人民警察隊伍保護著國家安全穩(wěn)定的方方面面。
據統(tǒng)計,僅在2020年1月至11月,全國公安機關“110”就接到群眾報警求助9903.5萬起,全國公安機關共出動警力2億余人次,救助群眾335萬人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全國監(jiān)獄系統(tǒng)15萬干警封閉執(zhí)勤達70天以上,5870名干警立功,有效遏制了監(jiān)獄疫情,實現確診病例“零死亡”,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維護了社會大局穩(wěn)定。
黨的十九大以來,護航平安中國,公安機關一個個專項行動在全國鋪開: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黑惡勢力發(fā)起凌厲攻勢,共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3392個、惡勢力犯罪集團10586個,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4.6萬起,102起由公安部掛牌督辦的案件已辦結移送起訴101起;
“云劍-2020”“斷卡”“長城2號”等專項行動,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5.6萬起,抓獲犯罪嫌疑人26.3萬名,攔截詐騙電話1.4億個、詐騙短信8.7億條,為群眾直接避免經濟損失1200億元;
集中打擊食藥環(huán)犯罪的“昆侖2020”專項行動,截至2020年年底已破獲刑事案件1.6萬余起,搗毀制假售假窩點9100余個,涉案總價值180余億元,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“舌尖上的安全”;
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共打掉文物犯罪團伙150余個,破獲文物犯罪案件750余起,追繳文物1.4萬余件,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5件。
“110”背后的人民警察隊伍如同一把利劍,劍鋒始終對準群眾深惡痛絕的違法犯罪。全國范圍內,公安機關不斷創(chuàng)新方法、加大力度,依法嚴厲打擊“黃賭毒”“盜搶騙”、食藥環(huán)和知識產權、非法集資、金融詐騙、涉稅涉票據等違法犯罪,依法嚴厲打擊涉疫情違法犯罪活動,確保社會治安大局持續(xù)穩(wěn)定。
服務惠民
因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人民警察隊伍的功能在不斷拓展革新,變革在與百姓息息相關的生活細節(jié)中悄然發(fā)生。一份份惠民利民的改革答卷便是佐證:
近年來,公安部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平臺和APP的注冊用戶數和業(yè)務辦理量屢創(chuàng)新高;普通護照、往來港澳通行證等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,身份證異地辦理累計逾4200萬張,受理身份證掛失申報信息逾3300萬余條;陸續(xù)推出6批次55項車檢、駕考、號牌管理、事故處理以及互聯網平臺服務等方面交管改革新措施,窗口改革惠及8億多人次,互聯網服務惠及近22億人次,為群眾企業(yè)減少辦事成本600多億元。
即使在抗擊疫情的日子里,人民警察服務人民的改革也沒有停步。治安管理便民利民15項措施出臺,服務群眾辦理戶口、身份證、居住證等業(yè)務“綠色通道”開通,重點企業(yè)“一企一警”“一企一策”措施一一落實,新開辦企業(yè)公章刻制備案多證合一、一網通辦已成為現實。
辦證的群眾不難發(fā)現,如今在公安機關辦理手續(xù)已不需要多跑路,“讓數據多跑路、讓群眾少跑腿”、棄“馬路”走“網路”已經成為公安政務新常態(tài)。
順應新時代的新特點和人民群眾的新需求,公安機關改革在深水區(qū)不斷創(chuàng)新。在重慶,民生警務推動當地高質量發(fā)展、高品質生活;在河北,“1+N”政策體系持續(xù)開展“三打擊五整治”,為百姓生產生活不斷改善發(fā)展環(huán)境。
直面制約發(fā)展難題,公安機關不斷提高實戰(zhàn)能力,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警務體系。在山東,“案管中心+”模式成為深化執(zhí)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的重要抓手,實現由信息化辦案向數字化管理提升;在山西,執(zhí)法全流程智能管理平臺使數據互通、資源共享、服務實戰(zhàn)、確保實效的思路變?yōu)榉⻊沼诿竦木唧w實踐。
“110”背后的人民警察隊伍敢于動真碰硬,在服務人民的道路上全面助推工作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,持續(xù)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善治親民
不斷更新的社會治理理念和方式,催促著人民警察勇于創(chuàng)新、勤于思考,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者和探索者。黨的十九大以來,各地公安機關積極打造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的社區(qū)、鄉(xiāng)村、海上、網上樣本。被老百姓稱贊為“楓”景的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成果在大江南北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。
在北京,民警進入社區(qū)擔任副書記,將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公安力量扎入最基層的工作,與群眾交心相處;在甘肅,“治安戶長制”聘任了一批能力強、信譽好、威望高、服務熱情的治安戶長,形成了公安工作與群眾自治良性互動的新型農村治安防控模式;在上海,長寧分局全力推進智慧公安建設,努力打造“最安全城區(qū)”;在浙江,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吸收公安、信訪、人力社保等10家單位成建制常駐,多部門集中辦公、集約管理、集成服務。
國際社會普遍認為,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。在“平安中國”這幅畫卷中,展現的是從鄉(xiāng)村到城鎮(zhèn)、從沿海到內陸、從線下到線上的全方位安全保障,書寫的是人民警察不斷提高執(zhí)法能力、執(zhí)法水平和執(zhí)法公信力的故事。以訪民情、解民憂、化矛盾、防風險、查問題、治亂點為主要內容,人民警察在具體的工作中發(fā)揮作用,傳遞著國家治理的溫度。
選擇了警察這份職業(yè),就是選擇了忠誠、選擇了擔當、選擇了奉獻、選擇了為民、選擇了堅守。警察節(jié)這一天,警察不放假。他們仍然堅守崗位,在堅決捍衛(wèi)國家政治安全、全力維護社會安定、切實保障人民安寧的路上履行使命。